清华主页 - 清华新闻 - 专题推荐 - 清华大学建校114周年 - 正文

【校友返校日花絮】向母校报告:依依母校情,拳拳报国心

清华新闻网4月28日电(学生记者 司马昊 安妮 李昂)清华大学建校114周年之际,遍布大江南北、扎根各行各业的校友们携家人亲友,回到了曾经求学多年的清华园。他们在国旗下重温在校时报效祖国的初心,走入教学楼回忆往昔学习生活,漫步于荷塘畔欣赏校园春景。他们立志,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,奉献自己的力量。

牟海磊: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

20250427-校友返校花絮-司马昊-牟海磊.jpg

牟海磊回到母校

2004级水利水电工程系校友牟海磊,带着同样毕业于清华的妻子以及他们的孩子回到母校。他记得,在研究生毕业时,学校号召他们“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”。当时中国的水电行业项目很多,迫切需要年轻人才的加入。于是,他毅然响应了国家的号召,到中国长江三峡集团从事一线的水利工作。他参与的第一个项目是金沙江下游的向家坝水电站,在建成之后成为了世界第十一大水电站。牟海磊说:“能把在清华学到的知识投入到工作中去,发挥自己的作用,我觉得很有意义。”此后,牟海磊前往马来西亚、巴基斯坦等国家从事国际水电投资,积极践行中国水电走出去。

当问及清华对他最大的影响时,他认为“自强不息、厚德载物”的校训,时刻引导着他以不懈奋斗的态度和宽广的胸襟去面对问题。而清华强调的“个人的成长要与祖国的发展紧密结合”则激励着他勇于承担自己的职责,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。

在毕业十多年的时间里,牟海磊一直牵挂着母校,每年都会抽空回学校看一看,并且曾经作为学生代表参加了建校百年的毕业生大会活动。每次回来,他都欣喜于校园环境的变化,学校的服务工作也让他感到十分亲切。这一抹“清华紫”,是他脑海中永不褪色的母校印记。

王天雨: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出一份力

20250427-校友返校花絮-司马昊-王天雨.jpg

王天雨带着孩子回到母校

王天雨是五道口金融学院2015级博士校友。毕业后,她选择回到家乡,成为河南大学的一名教师。

多年来在清华受到的良好教育,让王天雨逐步坚定了心中的目标——回到教育资源较为匮乏的家乡,将清华精神和在校园中的所知所学,撒播在祖国教育的沃土上。培养学生成才,成为了她最大的心愿,“即使只能影响一小部分甚至几个人,我也觉得这是自己价值的体现。”

谈及学校生活,让王天雨感受深刻的除了丰富的学术活动和良好的校园环境,还有“自强不息、厚德载物”校训对自己的影响。她认为,清华教给她最重要的一课是坚韧不拔的品质和为国奉献的精神。“清华人的‘光环’并不在于光鲜亮丽的工作,而在于愿意扎根于基层的家国情怀。”她说道。

王天雨很喜欢清华原创话剧《马兰花开》,一有机会就把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学生和孩子听。她希望,以邓稼先为代表的清华人的报国精神能够代代传承下去,让更多的“马兰花”开遍祖国大地。

编辑:杨雪文 刘芳芳

审核:吕婷 郭玲

2025年04月28日 15:35:24

相关新闻

读取内容中,请等待...

最新动态

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,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,电子信箱: news@tsinghua.edu.cn
Copyright 2001-2020 news.tsinghua.edu.cn. All rights reserved.